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國語流行歌曲研究:1930-1970
Mandarin Pop Songs: 1930-1970, Music History and Methodology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臺灣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沈 冬 
課號
Music5097 
課程識別碼
144 U125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105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。總人數上限:15人。兼「臺灣研究學分學程」藝術與人文領域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  流行歌曲是人們廣泛接觸、普遍喜愛的音樂類型。流行歌曲倚附現代科技而生,唱片、廣播、電影,都是流行歌曲傳播流行的平臺媒介;流行歌曲也是妾身不分明的樂種,藝術歌曲、民謠小調、電影歌曲、愛國歌曲,都可以被視作流行歌曲,成為一時一地的當紅最愛。自流行歌曲問世以來,卑之者認為下里巴人之音無足深論,以社會風氣為己任者又以為靡靡之音影響大眾而憂心忡忡。近年大眾文化研究盛極一時,文創產業被視為潛力無窮,流行歌曲的研究也越來越受重視。
  本課程以個人近年臺灣1950、6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的研究為基礎,上溯1930年代的十里洋場--上海,下迄於1970年代的臺灣及香港,而以鄧麗君的輕柔歌聲重返中國作為結束,可謂近現代六十年間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史。
  有別於現存以社會學或文化研究角度切入的主流論述,本課程以音樂史為本,對照於近現代社會變遷、文化轉型的大時代背景,歌曲是本課程的主體,教師將運用多年蒐集的大量歷史影音資料,以鋪陳論述、輔佐觀點。流行歌曲是由一群「人」共同創造的輝煌工業,包括作曲家、詞人、歌手,樂師,乃至於唱片公司老板、節目製作人……等,這些都是本課程探討的主要對象。流行歌曲也是一種「跨界」的音樂,課堂上也會談到藝術歌曲、戲曲、民謠等樂種,以及唱片、廣播、電視、電影等媒體,至於今日廣泛運用的理論,如戰爭、性別、現代性等等,也不免有所觸及。
  本課程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研究方法的討論。研究是一種思辨脈絡化的過程,以流行歌曲而言,距今不過數十年,資料多為原典,如報紙、期刊、歌本、公文等紙本資料,唱片、錄音等有聲資料,以及現身說法的人物訪談。本課程將分享個人近年流行音樂的研究心得與方法,訓練同學如何蒐尋整理資料,如何評斷資料的真偽與重要性,如何將所得資料脈絡化,如何與時代環境勾連,如何與文史理論對應,並指導同學撰寫成文章。易言之,本課程在教授國語流行歌曲發展史之餘,也希望指導同學實際進行研究,完成一篇論文。 

課程目標
1. 理解國語流行歌曲發展史,音樂風格、相關人物。
2. 理解國語流行歌曲與不同媒體的相互關連影響。
3. 理解國語流行歌曲的研究方法。 
課程要求
認真聽課、用功讀書、快樂找資料
以溫情與同理心了解歷史、享受音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請以email聯絡約時間。 選擇專題後必須跟老師面談一次。 
指定閱讀
參見每週課程內容 
參考書目
1. 石計生,《時代盛行曲──紀露霞與臺灣歌謠年代》,臺北:唐山,2014。
2. 安德魯.瓊斯(Andrew F. Jones),《留聲中國—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(Yellow Music: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)》,宋偉航譯,台北:商務,2004。
3. 吳劍,《何日君再來:流行歌曲滄桑史話1927-1949》,哈爾濱:北方文藝, 2010。
4. 李歐梵,《上海摩登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1。
5. 汪其楣,《歌壇春秋》,臺北:臺大圖書館。2010。
6. 沈冬,《寶島回想曲》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,2013。
7. 洪芳怡,《天涯歌女:周璇與她的歌》,臺北:秀威,2008。
8. 洪芳怡,《曲盤開出一蕊花》,臺北:遠流,2020。
9. 孫繼南,《黎錦暉與黎派音樂》,上海:上海音樂學院,2007。
10. 許書維,《「新」與「雅」:慎芝的《群星會》歌曲呈現設計》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2019年。
11. 陳培豐,《歌唱臺灣: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》,臺北:衛城,2020。
12. 陳煒智,《我愛黃梅調:絲竹中國古典印象;港台黃梅調電影初探》,臺北:牧村,2005
13. 陳鋼,《上海老歌名典》,上海:上海辭書, 2002。
14. 曾慧佳,《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》,臺北:桂冠,1998。
15. 黃奇智,《時代曲的流光歲月》,香港:三聯,2000。
16. 黃裕元,《日治時期臺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──兼論一九三0年代流行文化與社會》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,2011。
17. 黃裕元,《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(1945-1971)》,桃園: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0。
18. 葉月瑜,《歌聲魅影: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》,臺北:遠流,2000。
19. 榎本泰子,《上海樂人之都:西洋音樂在近代中國的發軔》,上海:上海音樂。2003。
20. 劉靖之,《中國新音樂史論》,臺北:燿文,1998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及參與討論 
20% 
 
2. 
小作業 
20% 
選擇同學表現最好的兩次計分。 
3. 
期末口頭報告 
20% 
請在課程範疇內決定個人專題(詞人、曲家、歌手、歌曲、唱片、電影、節目、廣播電臺、地域流動、音樂風格),以此專題找資料,期末進行15分鐘口頭報告,課前上傳投影片,課後繳交補充資料。 
4. 
期末論文 
40% 
就個人專題撰寫論文,至少6000字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1  01. 緒論:定義、範疇、研究材料、研究方法 
第2週
2/28  (二二八放假) 
第3週
3/06  02. 觸摸歷史、聆聽歌唱:近現代中國音樂文化環境 
第4週
3/13  03. 旁枝蔚成大國:十里洋場、租界,與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發展 
第5週
3/20  04. 「華燈起、樂聲響」:上海流行歌曲的詞人曲家 
第6週
3/17  05. 「滿園春色關不住」:上海流行歌曲的眾香國度 
第7週
4/03  延伸討論 
第8週
4/10  06. 時代曲的飄泊:戰後香港的滬上餘音 
第9週
4/17  07. 國語流行歌曲的亞太流行:〈綠島小夜曲〉傳奇 
第10週
4/24  08. 國語流行歌曲的戰亂與樂園:周藍萍的臺灣想像與中國情結 
第11週
5/01  延伸討論 
第12週
5/08  09. 遠山含笑、春水綠波映小橋:黃梅調裡的古典中國 
第13週
5/15  10. 群星在天空閃亮:由「群星會」到鄧麗君 
第14週
5/22  11. 聲色並茂大銀幕:流行歌曲與電影工業 
第15週
5/29  延伸討論 
第16週
6/05  期末報告